金融危机发生到现在以来的迹象表明,自由贸易在口头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但是在实施的短期政策中却受到冷遇。
也就是说,如果不对互联网金融的提供方进行规范约束和监督的话,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给骗子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天堂。一个本来非常好的东西,对社会具有极大良性发展潜力的互联网金融业,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急转?我们从中到底该吸取哪些教训?今天,互联网金融泡沫可以破灭、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而如果我们不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吸取一些有益教训,这场泡沫运动所带来的代价就白白交了学费。
2015年很特殊,这一年不仅股市泡沫破灭,而且互联网金融泡沫也开始破灭,持续几年的热潮所带来的后患已经显现出来。由于这些跑路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涉众太广,已经在逐步演变成一个社会安全问题,以至于从北京到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决定暂停新的网贷公司或任何跟互联网金融和投资理财有关的公司注册,也禁止跟网贷相关的广告。新年开始后,武汉盛世财富又出现挤兑危机,又一家P2P网贷公司跑路。这样,不仅可以把融资量像积累蚂蚁一样达到单个小、总量巨的效果,也能把融资成本降低,更多、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些教训中,最大教训之一是:政府最好不要在行业发展中选边、站边,不能直接为行业的任何方站台。
如果跨期价值交换安排是含固定利息回报性的,就属于银行和债券的范畴。2015年12月16日,水果营行CEO易德被深圳市警方带走调查,易德号称要做生鲜业的阿里巴巴,一年之内开了256家O2O实体店,单店投资额在100—120万元。战后欧洲和日本美元储备的建立并非贸易顺差使然。
国际金融秩序中人民币缺席显然与中国这个贸易大国身份不符。但是,市场经济的天生规律是利润激励,而地缘政治错综复杂,并非冷战时期那样两大阵营壁垒分明。要评断人民币的未来,就必须认识货币的本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改革,既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绕不开的一步,也是中美经济合作中中国回应美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的实际措施。
以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体量,以全球市场中资本降低成本和追逐利润的经济动力,自然有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在不以贵金属作为货币储备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货币的信用就应该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
放在全球经济中,交易媒介就是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储备手段就是国际外汇储备货币。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经济秩序是按照地缘政治构造的,不是按照市场经济构造的,因此美国能以其全球军事能力强制小国使用美元而不使用人民币,因此人民币不能成为国际货币。中国要用人民币计价,美国要用美元计价,欧洲要用欧元计价,人民币计价对中国企业有利,美元计价对美国企业有利,欧元计价对欧洲企业有利。对于小国而言,美国确实有能力向胆敢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发动战争,确实可以逼迫小国放弃使用人民币。
中国人要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信心。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希望全球经济尽快复苏的人,致力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人,终将会不畏强暴,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储备的建立诚然往往以贸易顺差来完成,但贸易差额并不是外汇储备的唯一来源,外资直接投资也是外汇储备的来源。英国伦敦就率先要作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
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钩,与全球经济中一篮子货币挂钩,是最符合全球市场经济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否则,企业支出是人民币,收入是美元,一旦汇率变动,企业盈亏可能会倒转,企业决策风险大增。
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先讲讲人民币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好处。
1949年蒋介石把大陆黄金都卷走到台湾,新中国以实体经济为信用基础建立了人民币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降低全球经济交易成本,促进全球经济市场完善。人民币必将成为国际硬通货。中国是外资净债权国,中国的海外资产超过外国在中国的资产,这个超出部分恰恰是人民币作为他国外汇储备的资产保证。事实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时候,在1971年之前美国年年都是贸易顺差。进入专题: 人民币 国际硬通货 。
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实体经济,最大贸易国,人民币的信用基础就最为牢固。如果战后美国贸易顺差的形势下美元也能够成为全球储蓄货币,那么今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蓄货币也不必要求中国贸易逆差。
人民币是顺应历史潮流而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是美元信用的基础,以黄金储备为基础建立了全球货币体系。
自2008年以来,欧美竞相量化宽松,印钞稀释自己的债务,使得以美元和欧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下降,严重损害了美元和欧元的价值储备功能。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三大服务贸易国。
人民币是全球经济中的和平力量。有一种言论认为贸易逆差国的货币才能成为外汇储备货币,贸易顺差国的货币不能够成为国际外汇储备货币,以此否定人民币被纳入SDR后成为全球外汇储备货币的前景。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接纳人民币进入SDR,人民币准备成为全球自由使用的货币。所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的建设,首先是建立保障市场机制正常运行,保障人民币汇率市场不受国际全球政治因素的影响,保障人民币汇率市场能够抵御金融套利攻击。
人民币自那时起就逐步开始了汇率机制改革。以资本自身利益计,以国家利益计,以正常的市场经济计,选取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明显优于选取美元或者欧元作为外汇储备,因为欧美都是净债务国,都有印钞转嫁危机的动机。
如果中国的净债权以人民币计价,中国就不会滥用铸币权超印人民币,否则就会稀释中国的债权,受损的是中国。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有三个功能: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备手段。
计价单位统一,对于企业至关重要。以中国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最大实体经济地位和第三大服务贸易地位,人民币就应该是国际汇率市场的重心,汇率波动是其它货币围绕人民币币值变动,这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人民币成为它国外汇储备,不一定需要改变中国贸易顺差的局面,只要扩大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境外投资即可。美元是全球经济中的战争力量。贸易顺差国货币不仅可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且应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没有动机滥印人民币,这就保证了人民币作为国际外汇储备货币的保值和增值功能,保障了使用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的利益。
这种观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将来市场化的汇率下,人民币是否还会是最稳定的货币,是否还会是汇率波动最小的货币?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有足够的战略耐心,有姜太公愿者上钩的心态,因为全球经济中人民币结算贸易和储备外汇最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是,如果一些国家就是不讲经济规律,就是只讲强权政治呢?如果考虑地缘政治的因素,人民币市场化的机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非市场因素的金融攻击,非市场因素的投机套利,破坏市场优化资本配置机制的舆论煽动。
一带一路确实是全球经济增长点,也确实遭遇地缘政治重重阻挠。要防止这种全球经济中的道德风险,就应该使用中国这样的外债净债权国和贸易顺差国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